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會和諧之本。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,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。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將“民生福祉更多”確定為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之一,這在我市廣大黨員干部中引發了強烈反響。大家紛紛表示,貫徹落實好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,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實處,高水平建設“幸福青島”,讓改革發展的紅利普惠民眾。
發展以人民為中心
“黨代會提出的‘民生福祉更多’的奮斗目標,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’,指明了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。”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主任、教授敬志偉說,一個社會是不是真的發展進步,關鍵在于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沒有得到真正提升。當前,教育、醫療衛生、就業、扶貧脫困、住房、養老、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,制約了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實現。因此,要使全體人民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,就必須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,通過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來保住基本、補上短板、兜好底線。
“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工作的首要考量,最終實現讓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感受到幸福。”市北區委書記鄭德雁說,要實現“勞有應得”,為居民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,讓每個人找到合適的位置;要推動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,實現教育、醫療等服務便捷便利,從而不斷提升居民的“幸福指數”。鄭德雁表示,要把民生工程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來設計和進行,“集中發力,多點受益”,實現群眾獲得感不同層面的積累疊加。今年,市北區將全面完成棚改任務,這不但可以實現“住有宜居”的幸福夢,還將帶動城市服務功能的升級,同時也能夠補充就業崗位,由此讓群眾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。
民生保障質量更高
從制度層面托起人民群眾“穩穩的幸福”,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質量的民生保障,是增進民生福祉、實現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根本和保障。
“黨代會對今后五年全市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,描繪了一幅民生發展的幸福畫卷。要實現這一愿景,就要兜牢民生底線,提升百姓福祉。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紀敏說,今后五年,要實現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,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,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,推進更高水平、更高質量的養老、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,深入實施補充醫療保險和長期醫療護理保險;創新管理模式,積極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,暢通為民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;完善社會保險籌資機制,建立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,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精算管理和基金監管,推動社會保障水平可持續增長。
要實現全市更高質量的就業,堅持公平共享與兜牢底線相結合,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業創業服務,突出重點,分類施策,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、就業困難人群、化解過剩產能分流安置員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工作。
“只有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完善,才能讓人民群眾生產生活‘心里不慌’,更有底氣去追求更好的生活。”萊西市馬連莊鎮崔格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于樂美說,隨著社會的發展,要在完善社保的基礎上,推進公益慈善事業在社會救助中發揮積極作用,匯聚更多愛心扶貧濟困;要探索與當下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,讓老年人群體“尊嚴養老”。
(小)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
增進民生福祉、實現共享發展,使發展更具公平性、普惠性,需要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均等化水平,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。
“盛裝幸福之蜜的木桶,裝了多少是以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。”市民政局局長曹勇說,民政部門在幸福青島建設中,要以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推進“老有頤養”為目標,著力促進養老服務城鄉均等化、一體化,讓組成“木桶”的各塊木板“齊頭并進”。下一步,要開展農村養老服務試點,完善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;要實現養老服務“互聯網+”,把居家養老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緊密銜接,實現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;要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,加大對養老服務人員培訓力度,提高我市養老服務質量,從而實現養老服務“質”的提升,謀求更多民生福祉。
市衛計委主任楊錫祥表示,推進“病有良醫”,我市衛生工作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,優先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,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和農村流動,促進公平公正;注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與使用的科學性與協調性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。
“還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務監管制度,構建起在政府主導下完善嚴格的監管制度。”敬志偉說,如此可以提高公共服務領域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,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信任感和認同感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點,沒有終點。大家表示,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深入學習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,更加自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,持續增進民生福祉,讓全市人民的“幸福指數”不斷攀升。 |